近年来,循化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维护稳定的基础工程,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精准发力,全面落实领导协调、目标责任考核、宣传教育、共创共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经费保障、监督检查、表彰激励等长效机制,努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撒藏关系更牢靠。循化共设3镇6乡,其中道帏乡、文都乡、岗察乡和尕楞乡以藏族为主,而白庄镇、清水乡、积石镇、查汗都斯乡、街子镇则已撒拉族和回族为主。这种历史上形成的交错居住的民族格局,为撒拉族与藏族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撒拉族多居住在黄河、清水河、街子河流域的川水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商业。而藏族则多居住在高寒牧业区,多从事游牧。这种互补经济生活类型,造就了撒拉族和藏族友好交往“许乎”(音译、藏语,意即朋友、世交之意;撒拉语为“达尼西”),自发的形成了“我们就是一家人”的意识,进一步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宗教事务趋规范。近几年,我们在藏传佛教寺院僧尼管理形成了“五位一体”优势互补管理模式,实现了藏传佛教寺院传统管理与民主管理的有机衔接,进一步促进了寺院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在清真寺管理方面,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深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把管好阿訇、管住清真寺作为实现团结开寺的关键,严防宗教极端思想侵害,加大宗教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并将教职人员、清真寺院、宗教事务全面纳入政府社会治理范畴进行依法管理,使全县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红色文化增亮点。近年来,我们立足查汗都斯乡红光村、文都乡十世班禅故居等独有的红色资源优势,已建成了以西路红军纪念馆、博物馆、红军清真寺、红军小学和红军广场为主的“五点一体”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红光清真寺被确定为创建全国“宗教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寺院。正在积极实施班禅故居红色旅游景区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爱国老人——喜饶嘉措大师的爱国爱教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进一步坚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想信念。
民间调解成效明。建立健全了以县矛盾排查指导中心为中枢,司法调解中心为龙头,乡镇综治中心、村级综治工作站为骨干,村级治保会、调委会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四调联动机制”,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我县文都乡实现连续四年“零上访”。同时,充分发挥全县164个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成功化解了12起持续多年的重大矛盾纠纷以及140多起一般矛盾纠纷。
“七讲七创”促和谐。面对创建示范中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以“七讲七创” 为载体,不断拓宽创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点(藏文中学争创市级“民族教育一枝花”示范学校;道帏乡古雷寺创建全市“爱国爱教、守法持戒”示范寺院;街子清真大寺以十世班禅大师关怀撒拉族,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之际,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把世界仅存三部之一的撒拉族珍藏手抄本《古兰经》从北京放还给了街子清真大寺为抓手,积极创建全市“团结开寺、和谐稳定”示范清真寺;红光清真寺创建全国“宗教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寺院),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宗教和顺适宜、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