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今日循化
发挥梁溪教育资源优势助力循化“扶贫+扶智”
来源:    时间:2018年12月21日    

扶贫必扶智,东西部协作工作不仅是要为结对贫困地区提供物质帮助,更要助力贫困地区提升教育水平,改进贫困学子的文化素质,有效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在“梁溪—循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我们始终聚焦扶智这个根本,牢牢抓住学校这个阵地,高度关注师生这个关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变简单的送钱送物为开眼界、长知识、增智慧,从循化的教学短板入手,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夏令营、循梦书屋、中华文化微讲堂、科普辅导等丰富多彩、寓教寓乐的活动,让广大师生从中受到启发,增添前进动能。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协作机制,提升师资能力

201711月,梁溪、循化两地教育部门签署结对帮扶协议。目前,两地共有9所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分别签约结对。新学期伊始,梁溪在全市带头派出两位副校长到循化开展半年支教活动。此后,其他四位梁溪教师也赶赴循化在对应教学岗位上,积极投身到循化教育均衡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把梁溪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品牌培育、校本课程研发、信息技术应用等诸多领域的宝贵经验,与循化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收到了良好成效。上半年,循化县派出十名骨干教师到梁溪十所名校,开展跟班培训,观摩“智慧课堂”,接受先进理念。7月份,循化40名校长、40名学科骨干赴梁溪接受集中培训。活动中,大家除了接受系统全面的教学理论辅导,还参观了历代知识分子荟萃的东林书院、惠山古镇,以及钱钟书、顾毓、王昆仑等人故居,感受到历代文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进一步激发做人民满意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加强精准助学,激励学子前行

两地协作中,梁溪注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感知能力,改进学习方法。针对学校缺少书籍的现状,梁溪教育局在全区学校中发起为“循梦少年”建“循梦书屋”捐书系列活动,合计筹集图书8.5万册,满足了九所学校的图书需求,在这些捐书里,写上了梁溪孩子对循化同龄人的感人祝福,生动体现了民族一家亲。民革梁溪骨干缪志琼老师等一批体育名家和爱心人士,向循化红旗学校捐赠各类体育用品,帮助组建了循化第一支学生足球队,开展足球演练辅导,帮助提高专业技能,使体育与扶贫得到完美结合。民进梁溪会员、无锡留贝教育科技公司董事长张巍,在循化积石小学开展科普辅导,活跃了孩子的思维,受到师生一致好评。为了帮助循化孩子走出高原,梁溪联络组年初即认真策划,举办一期以“新感知、新动能,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的“循梦少年夏令营”活动,此事得到了梁溪区委统战部、梁溪区教育局以及无锡民进、梁溪民进和一批爱心企业家的大力支持,梁溪民进会员、江苏省科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资助了全程活动经费20万元,无锡政协副主席、民进无锡主委金元兴专门听取行程安排的汇报,并提出完善意见;民进会员、赋格公司董事长武频圆全程协调、精心组织,一批民进骨干充当志愿者,提供温馨服务。十天行程中,循化撒藏回汉名个少数民族的27名中学生和10名老师,游览了上海“一大会址”、科技馆、南京“总统府”、无锡东林书院、最快计算机“神舟”、“三D”加工场、影视基地、城市地铁、现代综合体、古运河等,融汇了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红色的等诸多文化元素,让师生们大开眼界。活动的成功举办,这在两地市级层面开了先河,赢得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三、引导广泛参与,增强社会合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一个地区发挥的后劲。为此,梁溪各个方面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为循化教育献计出力,有的送钱送物,汇成了一股爱心暖流。梁溪民盟成员、天下第二泉茶文化公司总经理王俭春来循化民族中学开办“循梦微讲堂”,以连环画的方式解读惠山古镇祠堂先贤事迹。梁溪农工党员、江苏冠杰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强捐赠20万用于白庄镇中心学校公共设施改造。无锡英伦同乡会在海外率先发起为“循梦少年献爱心”活动,引来一片喝彩。为了高原学子不再寒冷,梁溪台属联谊会长、富星地毯公司总经理吴泓,向岗察乡中心小学、尕楞乡建设堂学校捐赠近2000平方地毯,金额合计14万元。港资企业、无锡恒隆地产负责人刘炳富发起“恒隆一心”义工队募捐活动,为岗察学校提供200多份文具用品。梁溪区民政局、梁溪区团委、梁溪科技镇长团、无锡明慈医院等单位和个人先后自发向循化贫困学生捐赠书包、文具用品、幼儿教具、鞋子衣服等物资。无锡老字号商会在薛强的带领下到清水乡、无锡市如东商会组织32个商会会员到查汗都斯乡、梁溪张亚菁等26个爱心家庭到道帷乡分别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汉慈永兴嗣基金会监事长张建宏一行走进循化县尕楞藏族乡中心小学,向优秀贫困学生和民办贫困教师代表助学金和慰问金,并于10名优秀贫困学生建立长期爱心帮扶机制,给予贫困教师每年资助,帮助学生健康生长、助力教师扎根高原。一年来,梁溪在助学方面,援助钱物合计金额超过250万元,体现了梁溪在助学方面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