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理性应对客观困难,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实现工业经济良好开局。截至2月底,全县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工业增加值6800万元,同比增长5%。
企业效益持续好转。强化企业预警、运行调度和入企服务,提高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对接会、重点企业专题研究会议,帮助解决元凯、白驼、化青等成长型企业产能不足、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困难,实现扩产增效;认真落实降税减证、融资贷款等“暖企”措施,持续挖存量、培增量,扩大化青等成长企业产能;积极组织农丰果蔬、白驼肉业、圣驼刺绣等50家企业参加“青海年·醉海东·循化游”系列活动之“过大年、赶大集”产品展销活动,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截至2月底,预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9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800万元,同比增长4.9%。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抢抓清真产业园区正式纳入海东工业园区统筹发展和园区确定为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两个率先”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观摩点等机遇,坚持基础建设和产业培育并举,高位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园区道路征地等所有项目前期工作,3月初将全面开工建设,力争6月底前见成效。土地储备累计达到1659亩,确保了园区企业入驻及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产业发展更趋健康。正视民族用品市场收缩收窄实际,多举措帮助民族用品加工企业解困,优化行业发展规划、发展定位,帮助民族用品企业适应形势变化、推动产业复苏,并坚守绿色、低碳底线,督促手续齐全粘土砖瓦厂严格落实环保措施、规范复产。同时,积极把壮大清真食品加工企业作为现阶段工业发展主攻方向,注重发挥本地群众了解清真食品的优势,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资清真食品市场,成功培育驼铃等12家潜力企业,并积极调整企业产值测算口径,及早谋划储备元凯、达山等 “小升规”企业,夯实工业产业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