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今日循化
循化县积极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老有颐养”
来源:    时间:2021年05月27日    

近年来,循化县始终坚持把养老事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省委“一优两高”战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为目标,积极落实养老政策要求,强化服务保障力度,推动养老事业稳步发展。

一、主要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狠抓项目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坚持抓好公办养老机构、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原则,加大社会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力度,全面完成7个乡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总投资 557万元的文都乡敬老院、救助储备中心、殡仪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为100%。稳步推进投资3300万元的循化县养老服务示范基地一期项目、投资500万元的街子镇敬老院建设项目以及20个村级综合服务用房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养老服务设施面积达到5.4万平方米,养老床位851个,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达60张。同时,扎实开展城乡养老示范点建设,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保障能力,全县新增床位150余张。

  (二)强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一是认真落实老年人各项优待政策,2020年为76017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生活补助金共949.8万元,帮助减轻实际困难;为1.5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在公交乘坐、棋牌娱乐、景区游玩等方面提供优惠服务。二是认真落实医养结合政策,开通绿色就医通道,为全县2131名有居家医疗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健康服务和管理;三是与医疗服务机构合作,为城乡高龄、失能、部分失能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了一对一上门医疗服务,建立重症监护花名册,不定期进行健康监护,并在用药咨询、合理膳食、保健养生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四是为空巢、失能老人配备了一键通呼叫器。在其他服务对象手机中设置“1快捷拨号键,老人们可以不用记号码,不花电话费,呼入到服务中心。五是在搞好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高度重视和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健康助老行系列活动,分多批次组织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走出养老院游玩,增进了老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丰富了老年生活,切实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三)老年活动丰富多彩。积极搭建老年人文体活动平台,引导老年人自发成立老年人合唱团、老年文艺演出团等社团组织,并在春节、中秋、老年节等节庆点,开展老年人体育比赛、老年人书法展、文艺汇演、烟火晚会等老年文化体育活动,推动老年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同步提升。同时,深入开展敬老月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凝聚全社会关心支持老龄事业共识,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意识日益增强、氛围日益浓厚。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县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存在传统养老观念与现实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观念将赡养老人视为子女应尽的义务,尤其我县为民族县,好多子女认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不孝之子,部分农村老人认为子女将其送到养老院是不孝顺,产生抵触情绪。另外,随着社会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有的甚至常年不归,留守老人常住农村,担负着农业生产和养育第三代的责任,无法入住敬老院,致使大多数老人在家养老,造成乡镇敬老院入住率低,床位闲置,资源浪费问题。二是存在多重服务需求与专业人员紧缺之间的矛盾。我县目前有机构养老对象42名,而专业护理人员仅有2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127人,专业护理人员仅有5名,专业护理人员紧缺现象突出。此外,由于入住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多为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年体弱多病,对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服务上难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三是多样化服务需求与服务设施缺乏之间的矛盾。我县养老服务活动场所狭小、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简陋、缺乏无障碍设施,当前随着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增多,现有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品质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缺少差异化和针对性服务,不仅影响了服务质量,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四是养老服务产业社会化程度不高。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作为目前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的项目跟进滞后,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缺口较大。农村互助式照料活动中心,尽管有活动场所和活动器材,但缺乏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致使农村互助式照料中心作用发挥不明显。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养老服务相关政策,认真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努力营造一个居家养老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夯实养老服务基础。因地制宜制定合理可行的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对提供社区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的机构协调落实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争取院校培养、在职教育、岗位训练等多种支持政策,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实现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精细化。加快培育从事社会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逐步形成专业人员+志愿者的联动工作机制,为有需求的老年机构提供各种公益服务。二是建好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养老机构多元并举措施,注重鼓励和引进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合作、个人承包等方式举办养老机构,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等方法,形成养老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缓解政府财力不足与老年福利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三是完善医养结合模式。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养老和医疗卫生资源,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管理、老年病治疗方面的作用,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协议委托等多种合作,引导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以多元化路径推动医养结合向纵深推进。四是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广泛宣传国家养老政策和新型养老模式,转变老年人传统的养老观念,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同时,大力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养老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