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贯穿循化90余公里,每年向下游输送220亿立方无污染的洁净水,境内四座黄河梯级电站每年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不仅为循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新时代新起点上,循化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海东东部城市群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发挥县域优势,增强县域实力,激发县域活力,在走好高质量发展特色之路、乡村振兴创新之路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保护治理为根本,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循化县着力在“水”“绿”“净”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水清、林茂、村美的良好生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一是做好“水”文章。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整改19项河湖“四乱”反馈问题,主要水体监管实现全覆盖。加快夕昌水库、公伯峡南北干渠、沿黄35村人饮改建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相继实施了黄河干流防洪治理、街子河河道治理、清水河生态修复、南北山防洪清理等一批重点生态治理和修复工程,彻底取缔36家违规网箱养殖企业、沿黄农家院、沿黄污水直排单位,搬迁关停沿黄禁养区31家畜禽养殖场,确保黄河出省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二是做好“绿”文章。结合春秋两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城镇“补绿增绿”、乡村“四边”绿化,加快实施黄河两岸“绿色通道”,打造良好生态宜居环境。全面推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厚植绿色底蕴。近年来,全年完成国土绿化33.64万亩,植树造林340万株。三是做好“净”文章。深入推进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和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率先实现154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覆盖,项目总投资9071.633万元。扎实开展波浪滩生态观光园土地平整,垃圾杂物、枯树、枯叶清理等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进一步美化环境,改善面貌。
——以强县富民为主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扬优成势,坚定不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项目攻坚。坚持项目为王,按照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的原则,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推动项目早运行、早受益。近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09亿元,大循高速、循隆高速等道路全面贯通,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圆满收官,光伏发电建成发挥效益,新时代高级中学、健康医疗城等公益性项目相继落地实施。二是聚焦项目谋划。抢抓党中央和国家及省市委、市政府在产业、创新、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新一轮布局的重大机遇,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围绕黄河生态廊道、水环境治理、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588个,计划投资1089亿元。三是聚焦产业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民族工业为主导、以现代农牧业为基础、以全域旅游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做强工业。坚持“高新轻优”的工业发展方向,以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园区为引领,大力发展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农畜产品、旅游文化产品等为主的民族工业经济。全县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4.3亿元。做大三产。重点实施了孟达天池、十世班禅大师故居、骆驼泉、撒拉尔民俗文化产业园、波浪滩观光园、红光村红色旅游区、撒拉尔水镇等旅游项目,全方面、立体式宣传推介国家4A级旅游景区“撒拉族绿色家园”品牌,旅游业呈现出蓄势待发之势。接待国内外游客12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3亿元。做优农业。结构面调整达82.5%,大力发展“一核两椒”为主的特色种植业,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2.8亿元。
——以改革发展为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以开放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以创新的路径促进提质,持续激发县域经济强大动能,让治理更有水平,让发展更有质量。一是以更大力度深化重点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通过深化改革释放活力、提升效率、促进发展。2017年以来,党政机构改革、农信社银行化改制、不动产登记等工作全面完成,村级股份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工作有序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养老服务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及群团改革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完成3442项行政审批实施清单编制工作,20个部门150项行政审批和460项便民公共服务事项全面入驻行政服务中心。二是以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面向中亚地区的经贸文化、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鼓励循化籍企业实体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支持设立驻外商贸办事机构,有效建立了商贸往来通道、劳务输出基地和文化交流平台。同时,积极参与青洽会、清食展、农交会等重要节会平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7年以来,招商引资额达57.11亿元。深化与无锡市梁溪区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工作,三年来,累计为我县扶贫事业注入8000多万元的援助资金和775万元携手奔小康资金。重点强化与中再集团的沟通衔接,累计争取帮扶资金9438.6万元。三是以更高标准提升营商环境。把环境作为最大的竞争优势,制定印发《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性文件,组织召开全县金融机构座谈会议,全面提升软环境,不断提高软实力,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打造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
——以城乡贯通为路径,筑牢高质量发展载体。坚持城乡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治理同步,不断优化城乡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一是突出规划同步。坚持规划引领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作为上位规划精心编制,切实做到多规合一、多网融合,实现一本规划统全局、一张蓝图绘到底。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5%以上,县城规划控制区面积达到141.36平方公里。二是突出建设同步。围绕打造“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优美,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现代商贸和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名城”的定位,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为路径,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十里经济带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项目,签约48亿高品质住宅小区项目,高标准实施了街子、白庄、积石、文都高原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和高原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保护建设项目,先后实施了道路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给排水、供暖等一大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为城市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突出治理同步。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力整治违法违规道路开挖、占道施工、马路市场等乱象,有效约束施工单位精细恢复市政设施原貌,维护城市文明整洁形象。不断加强城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城镇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各单位环境区域保洁责任,建立健全环境综合整治、联合执法、宣传教育等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