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经济增长以及消费需求带动下,循化县物流业发展较快,信息、仓储、快递、零担货运等物流市场基础不断夯实,新设物流企业逐年增长,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发展现状
2019年12月,循化县完成了2000平方米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设立了县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培训室、电商品牌营销中心、电商产品标准化运营中心、电商企业及创业青年孵化区、农特产品包装设计室等功能区,服务中心运营团队在产业调研、企业孵化、产品网货化、电商人才培训、平台运营、产品检测、摄影设计等方面为本县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综合性的服务;设立了500平方米农特产线下实体体验中心,县域36家民营企业(合作社)122种农特产品、旅游文化产品进驻中心进行现场展示;在全县范围内设立完成了80个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网点(县域62个贫困村全部覆盖),实现了村民网上代卖代销、生活缴费、红包提现、快递收发等业务功能;建立了“撒拉情”区域公共品牌,前后为32家农特产生产企业开展了产品二维码溯源服务、检测认证、冷链物流、产销地仓储配送等综合服务,加快了循化的农特产上行步伐;升级改造了1800平方米县域仓储物流分拨中心、配备了4辆厢式配送车辆,2辆冷藏车辆,打通了三条县乡村物流配送线路和两条跨省物流线路,初步整合完成了中国邮政、顺丰、京东等物流快递企业入驻配送中心。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循化县农村物流已有较好的发展,但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有待于解决:
一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虽然县区内路网较发达,但由于多半乡镇地处山区,路况复杂,乡村偏远,农村交通运输道路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二是物流设备比较缺乏,物流新技术、新装备能力不足,仓储、配送、运输等效率有待提高。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快速增长的农村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农村物流资源配置还不够高效。农村物流网络节点还不健全、资源不集约、功能不完善,导致农村物流效率低下、运行成本较高;物流市场存在交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农资物流企业、快递企业、邮政企业、个体运输散户等多方主体,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协作;四是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循化县农村物流过程中,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物流数据处理手段与技术落后,使得信息处理全流程效率低下。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整合物流资源,实现资源集约化配置。通过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整合循化县区域内四通一达、顺丰、邮政、农业、商务、供销等现有农村物流资源,打通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实现区域内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全覆盖。推进乡镇农村客运站、邮政局、农资站、商贸市场、行政村内的农家店、综合服务社、村邮站等的衔接与融合,实现功能叠加和多站合一,推进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集约化布局。
二是打通城乡物流渠道,服务农村振兴发展。通过已经建设的循化县电商三级物流体系,对节点内各项功能的统筹设置,形成各乡镇、行政村点、线、面的全覆盖,将有效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使工业品下乡当日便可到村、到户,农产品当日可至县级物流服务中心。三级节点之间高效衔接,充分发挥网络节点体系的整体效应,促进农产品进城,增加进城货运量,服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多方融合,促进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创新。通过进一步实施,建立农村物流站场运营服务规范,引导农村物流站场经营主体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交通、邮政、农村商贸流通、供销合作、电商快递多方合作开展物流节点的建设、物流站场运营管理,通过共建共管、联营合作,实现利益共享,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效率,共同开展物流品质控制、溯源技术应用、农产品品牌打造、包装设计等,促进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创新。
四是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提升农村物流信息服务水平。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信息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农村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建立身份认证和信用体系,改进车货匹配征信渠道,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货物的集散、分拨、配送统一调度、合理配载,从而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全面提升农村物流信息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