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青海省启动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以来,循化县紧紧把握这一重大机遇,紧扣政策导向,结合城乡发展现状,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加快城市转型升级,全面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城市转型发展新格局。
一、发展现状
相继实施了天然气输配及供气工程、县城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县城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同步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县城内环路网持续优化,县城发展空间不断拓宽。高标准实施了街子、白庄、积石、文都高原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和84个高原美丽乡村、13个传统村落保护建设项目,实施了2971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配套实施了水、电、路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卫生室、污水管网、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圆满收官,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全面覆盖重点集镇,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国家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和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对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进行持久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总投资5503万元的道帏乡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即将竣工验收。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城镇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基本服务功能需逐步提高,城市道路、城市给排水、污水处理、文教、卫生体育、旅游休闲、供气供暖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不满足城镇发展需要。二是教育医疗水平相对滞后,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和县城不断扩展的需要。三是文化旅游方面,循化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周边资源类似,竞争激烈,知名度不高,旅游投入明显不足,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客源结构单一。四是产业发展方面,循化工业经济落后,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工业结构单一,以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技术研发水平仍不足,面临着产业技术能级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针对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要精心实施城区街路改造提升、智慧停车场、绿地公园等重点市政工程,打造一批园林景观和地标建筑,抓好十里经济带西延道路、南北滨河路、南环路二期、丹霞路等城市内环路网建设,打通城区“断头路”。限制城市开发边界,从中心向外围大力开展旧城改造,为市民高品质生活奠定基础。加快实施清水至县城路灯安装,提升县城品位,解决群众夜间出行难问题。推进木匠滩片区、加入片区、县城核心片区、十里经济带西片区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容、城北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城区雨污分流、天然气储备基地、公路沿线75村污水管网、南滨河路道路与排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同步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天然气输配工程,切实降低市民用气成本。
针对教育医疗方面的问题,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县幼儿园扩建、县城第二第三幼儿园、城西完全小学、白庄初级中学、新时代高级中学建设和职业学校、红旗中学、循阳中学的迁建工程,解决“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教学校办学水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县级医院重点学科、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规范化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等制度机制,实施好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保中心、老年人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能力提升项目。
针对文化旅游方面的问题,要发展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优美、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现代商贸和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为特色,依托撒拉尔水镇、波浪滩生态景观、禹王谷休闲度假区、道帏滑雪场等项目,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区。依托全县域旅游规划及“十四五”规划,提升改造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宣传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品牌建设,优化旅游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区域协作,促进高原特色旅游上规模、提档次、上水平。
针对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要围绕做大做强清真食品、民族用品、旅游文化产品三大主导产业,加大对现有企业工艺、装备和管理水平的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加快推进新丝路会展中心、民俗一条街、商贸物流中心和化青公司二期生产车间、雪舟集团回迁车间等项目,积极招引企业入园建厂,强化园区土地储备及管控工作,促进技术、资金、项目等向园区聚集,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扶持建成循化丝路物流配送中心。全面落实“一企一策”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全力支持小微企业扩大生产,鼓励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切实激发民营企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