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农资价格不同程度上涨,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较大影响,为此,循化县成立了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粮食生产的影响调查领导小组,对全县部分农资经营商和300个种植户走访调查了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下:
1.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我县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平均种子费用约115元/亩,较往年增加约15元,上涨幅度超13%,且尿素、磷酸二铵、农药、劳务费等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虽然我县通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00元/亩)、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利农政策,但种粮效益未能实现根本改观。
2.种地收益难以改观。我县农业经营方式主要以家庭种植为主,2021年小麦播种面积达7万亩、油菜种植面积达3.84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达1万亩,粮食售价为小麦2.6元/公斤、玉米2.52元/公斤、小蚕豆5.0元/公斤、青稞2.9元/公斤,其中玉米市场销售价较往年稍增长外,其余品种销售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且生产成本逐年增加,产量未明显增加,农户种植收入相对减少。
3.优质种子无法保障。由于种子价格上涨,农民购种时出现观望态度,期待种子价格回落,部分农户改变购种方向,购入价格低廉老品种或自行串换、自留,不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及粮食安全。
原因分析:一是受疫情及整治超载双重因素的影响,运输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资价格上升。二是近年来由于严格实行撂荒地整治、对农户实行各类惠农政策补贴、玉米市场收购价格上涨等,农民耕种积极性持续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资需求量相应增加,农资市场竞争明显,导致农资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三是随着春播备耕期的到来,购种进入高峰期,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需求量增加,导致农资价格将持续上涨。
应对措施:一是健全农业补贴长效机制。通过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化肥、农药、地膜等方式,针对性的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个体户的精准扶持力度,更加直接地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推广优质品种及种植技术。通过举办“两减”培训、农牧民教育培训,组织科技干部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头宣讲等方式,大力推广使用优质、高产、抗病虫害、抗倒伏品种,实行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等技术,引导农民革除传统种植习惯,逐步接受科学种田新技术、新方式。三是积极申报农业保险。通过政府补贴,积极购买2022年全县农业保险50900亩。其中小麦10100亩、油料作物8230亩、马铃薯9900亩、青稞4800亩、蚕豆7650亩、玉米7600亩、露地蔬菜1700亩、中草药220亩、小麦制种基地700亩、温棚650栋,提高农民抵御风险能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四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组织市监、公安、卫生等部门,加大对农资经营流通管理力度,在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的时期,强化执法检查,严防假冒低质农资坑农害农,严肃查处绕乱市场的不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