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融入部省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循化县立足县情实际,认真落实省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成立专班,编制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围绕线辣椒、藏羊、冷水鱼等特色优势产业,精心安排部署,积极构建“七大体系”,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溉等配套设施,加大谷地旱作梯田改造提升力度,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万亩、高原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1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油菜、马铃薯、线辣椒、花椒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年产量分别达到1.57万吨、2万吨(鲜薯)、3.024万吨、0.01万吨。同时,加快牦牛、藏羊、禽蛋等产业高效发展,到2025年,打造1个万头牦牛养殖产业集群带、1个万只藏羊养殖产业集群带、1个绒山羊养殖产业集群带、10个冷水鱼养殖场,牦牛年出栏1.96万头以上、藏羊4.13万只以上、冷水鱼年产量达到0.07万吨以上,推进养殖业向生态化转型。
——构建品牌发展体系。持续发掘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建设0.5万亩线辣椒、1万亩马铃薯、0.2万亩小麦等良种基地和6万头(只)牦牛藏羊西繁东育养殖基地,切实加强农作物繁种和畜禽繁育。培育壮大一批以线辣椒、花椒、牦牛藏羊肉、冷水鱼等为主特色知名品牌,并利用各类农产品交易会推介载体,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不断完善绿色农牧业发展标准体系、动植物疫病监测及预警防控体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同时,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统一溯源追溯平台,为行业部门、企业生产、经营主体,市民、农民等提供高效、精准的信息化服务,推动互联网和农业农村深度融合。
——构建生产经营体系。强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服务、动态管理和政策支持,形成集加工、运输、包装、销售等为一体的绿色产业链条及产业群,到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示范带动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持续增强输出能力。建立“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引入小农户,促进农牧业生产由家庭分散经营向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构建产品加工体系。鼓励和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畜产品产地初加工,建设以奶类、水产等鲜活农产品为主的保鲜、冷冻、包装等仓储设施;建设以牦牛、藏羊等为主的冷鲜肉加工基地;发展以油菜等耐储农产品为主的烘干、储藏、脱壳、去杂等初加工,实现农副产品保值增值。积极发挥各类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粒粒康、伊嘉味、天香、艾麦尔等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实施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研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挖掘我县特色农畜产品功能和价值。
——构建物流输出体系。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加快完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依托市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和运营,加快引进跨境电商企业,助力“青货出海”行动。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粮油、猪肉、禽蛋、牛羊肉交易为一体的综合交易市场,构建以批发零售、冷藏冷冻、质量检测、分拣包装、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大型智慧农贸交易平台,把我县优质农产品供应给全国消费市场。
——构建市场营销体系。充分依托中再帮扶、东西部部协、拉面经济等平台,参与海东市在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城市建立特色农畜产品专卖店、体验店,联动开展营销体验和宣传推介。同时,加强保鲜、冷链、物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并发挥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作用,提高流通快捷度、便利性,重点扶持在东部一线城市创办特色农产品销售体验窗口门店,建立农畜产品中转站,开展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