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循化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理念,切实把教育作为最大民生,精规划、抓投入,优布局、促均衡,强师资、提质量,各级各类教育已从补短板、保学位,迈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正全面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县。
党政深切关怀,落实优先战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立足全县发展大局,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教育发展,制定出台《循化县中小学教师职称管理办法》《循化县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循化县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教育发展定向导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密度多频次深入校园开展调研督导、讲授党课、辅导思政,解决学校上下水、淋浴、食堂、公租房等生活难题,确认并落实一大批教师身份待遇这一关切一线教师生计的头等大事,增强了教育人的价值认同和行业归属感。县级各大班子心系教育,每年高规格举办教师节庆祝表彰活动,每逢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期间,各县级领导走访慰问联点学校、配发物资,让广大教师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温暖。
科学配置资源,强化均衡发展。牢固树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理念,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做到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不断优化教育供给水平。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新建并投入使用城东小学、新时代高级中学、白庄初级中学、积石镇草滩坝学校、第二幼儿园,扩建第一幼儿园,学前教育校舍面积增加9110平方米、新增学位911个,义务教育校舍面积增加28365平方米、新增学位2300个,高中教育校舍面积增加50000平方米、新增学位2500个,有学上问题得到充分解决。同时,积极寻求政策支持,通过招聘补充、优化结构、县内调节等方式,将392名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不断扩充,有效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的历史性难题。全面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每年秋季学期按照国家和省市县有关规定,对一定比例的校长和教师进行合理轮岗,优化师资配置。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0所,在校学生数量达37971人。
强化教研教改,提升教育质量。深入落实《循化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全县中小学学业水平测试、中高考模拟考试,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建设,通过多渠道组织教师开展技能培训和“教学能手”“岗位大练兵”“优质课评比”等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坚持开门办学,接力发展循化特色教育,积极与中再集团、梁溪区教育局、空军工程大学、中国儿童基金会对接,强化教师培训,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和先进教育理念,推动循化教育优质均衡再上新台阶。2022年春季学期教学质量测试和中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中考我县700分以上29人,最高分776.5分,位列全市第三名;高考考生1501人,本科一段上线人数510人,较2021年增加62人,上线率增长4.85%(在本县就读考生文科上线率增长25%,理科上线率增长16%,居全市第二)。本科一段以下上线人数为971人,上线率为99.7%,创历史新高。近三年,输送大专以上学生约4000余人。坚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2年艺术类考生上线11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4.0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02%,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1%。
强化政策落实,保障教育权利。积极落实“两免一补”、“营养餐”等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实现应助尽助,切实减轻送子女入学的经济负担。完成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劝返生信息核查工作,2022年春季学期,已落实各类专项资金1439.41万元,其中公用经费371.41万元,学生营养餐资金288.07万元,学生生活补助、助学金、免学费等资助资金779.93万元。今年疫情期间,组织专班,接回循化籍外地高三考生参加高考,本学期开学后又组织力量,护送大中专学生离乡返校,为县内学生送书上门,提供温馨服务。
推行精细管理,维护校园安全。全力做好校园疫情防控、防汛、防震防灾等安全工作,全县中小学校落实落细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在全省市率先顺利完成了2022年春季开学复课各项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求,推动安全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和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治理。严格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强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打造平安校园。三年来,教育系统未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凝聚社会合力,营造尊师风尚。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教学能手”“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传承弘扬园丁精神,大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提升社会对教育人的价值认同,激发教育人的干事激情,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社会尊师重教的热情。村级庆祝表彰、乡级筹资兴学、县级深层联动,全民办学理念进一步走深走实,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荣”的教育事业发展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