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今日循化
循化县着力打造具有县域特点的最优营商环境
来源:    时间:2022年10月20日    

近年来,循化县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工作部署,主动对标吴晓军省长“五个一流”讲话要求,不断深化改革,简政便民,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营商环境优化之路。

——加快质效提升大力建设普惠的“政务空间”。大力推进普惠式政务服务建设,不断提升审批效率、监管效能和办事体验。在全县9个乡镇、154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全部建立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点。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梳理办事频率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件事”套餐,推进“一件事”套餐系统整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限时办结”,从快从优选取梳理出的“一件事”实现线下能办、网上可办、一次办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快捷的套餐式政务服务。目前,梳理完成了涉及食品餐饮、医疗卫生等8大类型39项主题套餐。同时,建立和完善“跨省通办”窗口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梳理通办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跨省跑”“异地跑”的问题,为企业和群众跨省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受理跨省通办事项1762件,办结1762件,办结率100%。精简政务服务流程。持续开展政务服务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减证明和增加服务透明度的“五减一增”活动,完善“一窗受理”工作机制。中小学学生转学学籍转移、失业补助金申报等22项事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公积金、失业补助金申领等24项事项由原来的210.5个工作日,精减到65个工作日。住房公积金贷款、失业金申领等19项事项由原来的92份,精减到59份。同时,积极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帮办代办等特色服务,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持续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系统,全力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事项、评价对象、评价渠道和差评整改全覆盖。全面做好评价数据统计工作,对群众“差评”及时进行处理、跟踪回访。总结分析企业和群众在评价中的诉求,抓好“好差评”结果运用,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目前,在线评价23857件,现场书面评价6523件,自建系统1202件。同时,对未办结或不满意事项,建立督办台账,实行销号制度,做好群众反映问题的批转、督办、协调、上传、回复、回访工作。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712件,承办量712件,承办率100%,回复数662件,回复率92.98%。

——紧盯政策落地坚决保障发展的“要素基石”坚持平台搭建和贴身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大力建设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园,目前共有39企业入驻园区、稳定生产,产业园区正在逐步成为全县工业聚集发展、特色发展、优势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主阵地。强化金融服务深入实施暖企工程,协调推进金融服务进园区,针对入园企业融资难、发展资金短缺的实际,通过组织银企座谈会、融资洽谈会、提供融资信息、点对点协调对接等方式,主动从融资担保、银行贷款、项目资金争取等方面与金融机构、省市县各项目单位协调,想方设法为企业争取各类发展资金4989.1万元。积极组织特色企业参加青洽会、农展会、商品大集等各类商品展览会,不断提升企业影响、拓宽销售渠道。狠抓要素保障。始终坚持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障水平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园区项目承载能力的关键举措三纵五横园内路网全面贯通,水、电、气设施和绿化、亮化基本完善。加强用地保障,坚持争取增量、挖掘存量、释放新能量,积极争取征地补偿资金,解决项目用地需求累计征用土地2027亩,为企业入驻、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全面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对涉及园区商事登记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园区需求和承接能力,授权园区办理,减少办事环节,真正实现企业的事园区办、园区的事园内办,努力打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保障扶持力度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对建设早、发展好的成熟型企业,围绕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重点在企业科技攻关、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及适度的项目用地等方面予以扶持。对发展快、初具规模的成长型企业,按照孵化生蛋出栏模式扶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竞争力,对艾麦尔等已达到生蛋条件的小微企业,积极给予扩大厂房面积、同等享受相应优惠等扶持政策,开展中期孵化,为出栏单建做好准备,为全园小微企业发展做好表率,引好路子。同时,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完成留抵增值税额退税1150余万元,返还失业保险费24.8万元,为40家资金周转困难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展期、延期服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1场,达成用工意向421人,有效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危机。

——突出法治引领,全力打造营商的服务高地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循化为抓手,以有力法治举措保障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法治保障有态度。把推行法律顾问制度作为提升决策水平、办好政府涉法事务的重要抓手,聘任律师事务所担任县政府法律顾问,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参与政府涉法事务,力争把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同时,对涉及行政处罚和营商环境内容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全面自查,截至目前共清理规范性文件7份、建议修改1份、废止1份,审查规范性文件3个。规范文明执法加力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坚持把公正平等保护贯彻到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为行政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戴上“紧箍”、划下“标准线”,发放执法证177个,执法证资格审核168个,切实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优质法律服务送温度。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9个、法律服务工作室160个,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率为100%,为群众提供了便利的法律咨询、矛盾调处和法治服务。同时。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努力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已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01件、免费代写法律文书161件,办理公证案件479件。造浓法治氛围扩维度。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持续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法治实践全过程,扎实开展了以“法律八进”“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治宣传80场次、法治讲座7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广大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