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今日循化
循化县锚定三点发力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来源:    时间:2023年03月30日    

循化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目标任务,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优势、培育特色,全力以赴抓产业发展、动能转换,有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一核两椒现代农业为基础、轻工产业园区为支撑、全域旅游为引擎的现代产业体系,县域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农业优先,凸显稳步发展新基点,提质增效描绘新图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巩固提升农业在全县的优势地位。一是线辣椒种植成效显著。持续优化传统种植作物,引导形成线辣椒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县线辣椒种植、加工龙头企业5家、合作社25家,带动就业4062人,打造百亩以上线辣椒基地6个、千亩线辣椒示范基地3个,线辣椒种植面积达2.5万亩,预计亩产达1250-1300公斤,经济效益约达2.2亿元。二是特色种养业频出。以现代生态牧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生态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适度发展库区冷水养殖,努力形成种草、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做精做亮农区畜牧业。积极挖掘生态资源发展潜力,新型经济作物相继试种成功,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设现代化藏灵芝温棚房1栋、金银花培植基地一处,年产藏灵芝6吨、培植金银花1万余株,年提取藏灵芝孢子粉100余公斤,年产值实现200多万元。在省农林科学院科研团队的协助下成功试种露地花生,亩产达到800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三是黄河彩篮高质发展。充分利用578栋日光节能温室、2万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水溶肥研究开发等技术,培育新型品种,扩大种植规模,陆续上市博洋9号甜瓜、麒麟西瓜、无花果等新品种,预计全年向省内外供应新鲜蔬菜5000吨以上。四是粮食安全稳妥有力。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的总体思路和稳粮优经扩饲路径,大力发展作物种植2022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23.28万亩,产量达12万吨,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5.09万亩,粮食总产量4.36万吨,产量稳中有增。

工业进位,培育转型发展新支点,提级转型铺筑新坦途。坚持以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民族工业,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一是提标建设。坚持扶优扶强、专精特新、提效增量理念,紧贴形势发展和政策需求,编制完成循化产业园《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入驻管理办法》,促进优势资源、特色品牌、先进技术向园区集中,引导特色优势企业和成长型企业聚集园区。乡村振兴化青融合产业示范项目100%完成当年投资计划,其他零散项目均实现当年项目、当年完成。二是引企入驻。达山清真肉业、粒粒康高原特色产品、化青清真Q豆干、河湟高原特色饮料等39家重点成长型企业相继入驻园区,累计培育规上企业3家。2022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049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7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2万元,其中一般性工业投资2832万元。三是助企纾困。积极主动与有关银行对接,全力搭建政银企融资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做好资金调度工作,想方设法护航项目推进和企业运行,用心用情做好一对一保姆式对接,提供店小二式贴心服务。同步加大跑上协调力度,全年从各渠道争取落实3大类9个项目,总投资量达2650万元,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急难愁盼,以有温度的服务加快了园区建设和发展速度。

文旅增效,打造特色旅游新亮点,提档升级打造新地标。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对冲疫情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厚度,县内旅游热度持续保持一是持续强化旅游载体。全面提升孟达天池、班禅故居等景区内涵和对外形象,撒拉印象城、文体中心项目建设取得实质进展,撒拉尔水镇、骆驼泉风情小镇、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二期、黄河水上旅游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融合面广的游乐项目全面铺开。二是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坚持以地域历史文化为载体,促进黄河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旅游通道建设、景区景点提升、旅游项目引进,配置吃住行游购娱要素,进一步优化一带三区旅游资源开发布局,着力打造4条精品旅游线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三是精心扶持民族产业。扶持成立定点旅游纪念品加工企业15家、撒拉人家138户,旅游服务公司6家,黄河奇石馆3家,旅行社1家,形成以民族工艺品加工、民族餐营服务、民族服饰加工、木雕技艺、黄河石艺术等为主的文化产业实体,近5000名城乡居民间接从事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