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循化县瞄准“最大的优势在旅游、最大的潜力在旅游、最大的希望也在旅游”这一县情,以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绘就文旅“新画卷”。以打造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优美、民族特色浓郁的现代商贸和休闲度假旅游名城为发展定位,站在大环境、大旅游、大产业的角度和视野,把文化旅游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首位产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先后编制完成了循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循化西路红军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规划》等规划,为加快文化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项目强化,夯实文旅“新基础”。紧盯文旅共融发展思路,精心谋划文旅项目,实施红光上村、乙日亥村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开通黄河水上旅游航线,完成文体中心大剧院、撒拉族饮食文化展示交流中心、撒拉印象城配套设施、文都大寺及班禅故居修缮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文体中心“三馆”、篮球馆、黄河文化主题公园、黄河水上运动公园等文化旅游体育重点项目建设,积极顺应“互联网+旅游”发展趋势,实施“智慧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要素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升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旅游体育品牌形象,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打造文旅“新特色”。大力推进“旅游+”战略,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传承发扬撒拉族婚俗、刺绣、民歌和藏族螭鼓舞、唐卡、藏香等非遗文化,打造集文化探源、民俗体验、婚嫁习俗为一体的民俗牌。充分挖掘撒拉族特色饮食文化,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打造以“撒拉人家”品牌为主,民族餐、农家饭、藏家乐等特色饮食为辅的美食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展陈内容,打造以十世班禅故居、西路红军纪念馆、红光村为龙头的红色牌。规划建设黄河文化公园、光未然广场,加快撒拉尔水镇、清水湾、波浪滩等黄河旅游线路建设景区,推出撒拉皮筏漂流、木洼漂流、黄河游艇观光等水上系列项目,做足“水”文章,打造黄河牌。扎实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传统村落建设,开发篱笆楼民俗村、刺绣村、木雕村、石匠村、唐卡艺术村等多层次的乡村旅游,打造以果蔬采摘、生态养殖、农庄民宿、特色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牌。
坚持文化传承,开辟文旅“新路径”。深入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建成撒拉族婚礼宣传及展示基地,撒拉族婚礼传习所、骆驼泉传说传习所等一批传统村落民族文化传承阵地, 多样化、集中展示传承撒拉族婚礼、骆驼泉传说、刺绣等民族特色。先后举办撒拉族刺绣、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撒拉族口弦技艺、撒拉族羊皮筏子技艺等培训班,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厚植传承理念,培养传承人才。目前,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名、省级12名、市县级57名,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省级非遗项目10项,市级非遗项目28项、县级非遗项目39项,非遗数量居全省前列。特别是,撒拉族口弦制作技艺曾亮相山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展示了我县传统文化魅力。
坚持创新宣介,打造文旅“新名片”。创新推进旅游形象及旅游品牌推广,整合各类宣传营销资源,逐步构建起政企一体、多方联动的全域旅游营销体系。充分发挥大型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年·醉海东·循化游”、“和美循化春来早”文化旅游节、各级各类篮球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开展多元立体宣传推介,以节造势、以势兴旅,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积极参加旅游交易会等对外宣传促销活动,主动加强与陕甘宁等主要客源市场对接,继续利用好无锡传媒平台资源,推进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旅游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