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循化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明确“生态、文化、产业、品质”四项重点建设内容,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改善民生福祉,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牢固。
——打好“生态牌”,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基础。划定生态红线区面积469.73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25.88%。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地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一体监管治理体系全面形成。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全面开工,清水河支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黄河干流防洪等生态保护项目进展顺利,黄河大河家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加快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绿色矿山创建率达100%。率先在全市开展春秋季植树造林,完成国土绿化0.45万亩、义务植树40万株、生态管护77.13万亩,统筹推进高速出入口、波浪滩、黄河两岸等重点区域绿化,增加绿量、提升品质。
——打好“文化牌”,筑牢高质量发展文化基础。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实施了文体中心、丝路文化博物馆等文化旅游项目及乙日亥村、红光上村、上坊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全面完成东西部协作黄河水上运动公园码头项目选址、规划、方案编制等工作,开通黄河水上旅游航线,完成文体中心大剧院、撒拉族饮食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建设,积极筹备和美循化春来早”文化旅游节和第十七届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旅游+体育+文化”战略不断深入,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节生财的能力不断提升,力争年内接待游客114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以上。
——打好“产业牌”,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坚持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完成春播备耕9.88万亩,调运储备各类化肥1.67万吨,供应农膜385吨,各类良种310.6吨,做到了早调运、早安排、不断档、不脱销、不务农。持续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农田提质改造4000亩,实施吾土斯山土地开发整理,严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3万亩以上。同时,依托县域禀赋资源,利用“五山四沟一川”产业布局,打造线辣椒千亩以上基地3个、千亩蚕豆基地3个、千亩马铃薯基地3个、千亩油菜基地2个、千亩玉米基地5个、千亩黑青稞基地3个,确保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18.9万亩以上。扎实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完善政银对接、要素对接、用工对接、上下游对接机制,提振发展信心。支持骨干企业扩大生产、打造拳头产品、培育特色品牌、打开市场销路,扶持有一定规模的车间作坊向企业工厂转型,着力推动谢坑铜金矿恢复生产,雪舟三绒集团入驻园区,争取年内培育规上企业1家以上。
——打好“品质牌”,筑牢高质量发展建设基础。深入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彻底治脏、坚决治乱、全面治污,宜居指数持续提升。加快完善县城路网体系,力争年内打通南过境公路积石隧道,建成县城滨河南路、循进路南北段、S202积石镇过境路西延段、蛤蟆泉路、驼泉路。扎实推进重点片区棚户区改造和高品质房地产开发,力争年内交付全部安置房和部分商品房。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增强国企融资能力,支撑城市地下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补短板项目落地实施,推动城市更新、功能完善。提升县城和重点集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序实施循进路等新建市政道路亮化绿化工程,让城市更整洁、更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