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循化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基层三保作为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稳定大局的“压舱石”,树牢底线思维,加强资金统筹,严把支出关口,强化风险防范,定期分析调度,坚决筑牢“三保”底线。
一、“三保”预算及执行情况
2023年循化县“三保”可用财力120572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372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6850万元。“三保”安排支出109667万元,占可用财力(以下省略)的90.9%。其中:工资性支出安排74676万元,占“三保”可用财力61.93%。部门运转安排3797万元,占3.15%。民生方面支出安排31194万元,占25.87%。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保障到位。截至6月底,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13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5.04%,较上年同期101763万元减支4628万元,下降4.55%。实现“三保”支出66662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8.83%,其中保工资47126万元,保运转1199 万元,保民生18337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预算执行优先安排“三保”支出。坚持规范管理与加快支出并举,健全完善库款调度机制,科学合理加快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每月统筹调度,严控非急需、非刚性财政支出,优先安排“三保”支出,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同时,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对财政资金实行“双监控”,实施动态预警监测,切实保障基层“三保”支出需要。
二是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树立全县财政“一盘棋”思想,履行好资金监管责任,加强日常监管,适时开展“三保”领域资金核查,将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核查贯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全过程。制定了《循化县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减税降费、基层“三保”、地方债、财政收入虚收空转、违规返还、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违规问题、暂付款管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等重点领域开展问题整治和预算执行监督,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处置,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年初预算安排与上年持平,上半年“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培训费支出205.26万元,同比增支56.44万元,增长37.9%。
三是做足做实“三保”预算。同步批复全县56个预算单位的绩效目标涉及 343个项目54654.42 万元资金,完成2022年度的58个预算部门的自评,采购第三方机构对58个预算部门综合绩效和11个重点项目开展绩效再评价工作。同时,邀请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专题授课等方式,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财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认真学习《青海省预算绩效管理条例》等财经条例和法宣在线答题活动,教育引导全县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依然严峻。缺少骨干型支撑企业,现有税源规模较小、新增税源潜力不足,“三保”等刚性支出逐年增大,导致县级财政收支不平衡。
二是防范化解债务的压力逐年增大。按照系统外隐性债务必须于2028年底前全部化解的要求,从2023年起政府性债务化解进入高峰期,系统性债务每年偿债任务达3亿元至4亿元。
三是保障县域发展的能力较为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历史欠账较多,一批重点项目和亟需推进的项目因县级财力较弱,无法及时配套征地撤迁等费用,从而影响了项目进度。
四、意见建议
一是挖掘增收潜力,全力支持经济企稳回升。严格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紧紧围绕省、市重点扶持领域和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综合运用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等措施全力培养财源,努力实现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强化与税务部门的定期联动,加强对重点税源行业、企业的监控分析,继续加强非税征收部门管理和监督,加大土地出让金和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力度,不断提升税收收入管理能力。
二是锚定共富目标,持续增进公共民生福祉。足额落实各类民生保障资金,严格落实社保、就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优待抚恤、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措施,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力以赴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兜实兜牢“三保”底线。
三是发挥政策效应,稳步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和各类重点项目,合理使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资金,优先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强涉农资金整合,支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同时,规范使用篮球馆建设、东西门停车场、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等项目债券资金,加大南滨河路等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力度,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提升财政国资管理水平。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财力状况、轻重缓急、绩效情况,综合协调预算平衡,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健全政府预算衔接机制,规范预算公开流程,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持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强闲置资产统筹利用,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不断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
五是强化财政监督,切实筑牢金融风险防线。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和加强政府债务管控的各项措施,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合理安排债务还本支出预算,加快推进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和吾土斯山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逐年化解存量债务。同时,坚决把严肃财经纪律各项要求体现到财政工作全过程,持续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财会监督与巡视、审计、人大等其他监督有机联动,着力构建规范、高效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