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循化县政府办公室坚持把忠诚履职作为立身之本和首要政治原则,主动站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全面提升“三服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以文辅政、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查落实、后勤保障等职能作用,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保障了县委县政府政令高效传递、工作及时落实。
理论武装有了“新收获”。始终坚守政治机关定位,不断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办公室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党员干部在办文、办会、办事中见政治见大局,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把准政治方向,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精准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目标任务和各项阶段性要求,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根据办公室不同岗位、不同科室的工作特点,成立了办公室党组、政务口、后勤口、信访县志、政务中心5个学习小组,采取党组领学、支部促学、小组研学、党员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党性教育和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学习必学篇目和选学资料,引导全办党员干部真学、细学、深学,实现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常研常得。组织开展了“支部+”活动,与县政府党组共同认领并兑现“微心愿”,举办“礼赞二十大、共圆中国梦、同绘循化红”办公室庆元旦晚会,与团县委联合举办了“庆五一·迎五四”趣味运动会,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林同志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办公室主题党日活动并为大家讲授党课,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马世功和县委讲师团团长韩庆功给干部职工宣讲辅导了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组织党员干部赴查汗都斯乡红光村、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学教活动,着力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信息调研有了“新提升”。将信息调研和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宣传、推介、展示循化的重要平台来打造,内宣、外宣与新媒体同步发力,线上线下联动,自身挖掘与借助平台传播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年初与办公室文秘人员层层签订信息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一周一安排、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点评”,同时,调整信息工作思路,从“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转变,下功夫提升信息质量和采用率。截至目前,共编报《情况反映》545期,其中国办综合采用3篇,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篇,《青海政务》综合采用3篇,《海东政务》采用转发38篇,《中新社》采用1篇、《光明日报》采用4篇、《青海日报》采用20余篇、《海东日报》采用100余篇、《西海都市报》采用7篇。同时,坚持“四下基层”,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参谋决策服务能力,重要调研课题统筹谋划、统筹把关,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并得到上级和县领导的一致肯定。如,围绕拉面产业发展,结合“助企暖企行动”策划开展了“送政策服务上门·助拉面产业复苏”专题调研活动,由何林县长亲自领题,深入循化拉面人较为集中地区开展深度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后疫情时期拉面产业复苏发展的调研报告》,得到省委领导点赞。办公室起草的《关于循化县2018年至2022年违法用地整改情况的专报》得到刘涛副省长的批示并在全省推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专报》得到王华杰市长的肯定性批示,《关于中再乡村振兴写作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工作专报》获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双重批示,《关于上坊村驻村帮扶情况的调研报告》得到县委组织部王文甲部长的批示,等等,这些卓有成效的调研成果,把办公室主题教育推向了深入,也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参考和依据。
办会机制有了“新完善”。系统总结以往会议经验,对办会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特别是对县政府常务会议议题申报筛选工作进行优化,实行议题预报预审制度,优化了会议议题提交流程,极大缩短了议题上会时间,为县政府重点工作的高效推进落实提供了保障。同时,先后承办了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领导来我县调研督导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座谈会、全县庆祝第39个教师节大会等重点工作会议,形成了会前协调对接、会中精心服务、会后记录宣传“一条龙”成熟办会模式,办会水平和质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认可,为今后承办高规格会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干部形象有了“新转变”。结合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活动和机关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行动,从思想认识、业务能力、待人接物、个人形象等各个方面进行举一反三,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办公室规章制度,对办公室干部职工进行了严格要求。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体干部职工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个人形象有了明显提升,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氛围愈发浓厚,干部职工的集体感、荣誉感不断增强,有力保证了国务院刘国中副总理调研、省委巡视及反馈问题整改、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三方评估、中央环保大督察、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和美循化春来早”文化旅游节等重大任务,办公室干部顶得上、靠得住、能担当,一批优秀干部在实践历练中得到成长或重用。
办公环境有了“新改观”。按照主城区“网格化”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机制,以“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为原则,将责任区域划分为6个片区,由8名科级领导包片,不发通知、不下文件,每周一上午7:30班子成员以上率下、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雷打不动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扫和整治专项行动,定期维护各类陈旧设施、修缮道路两侧树木、清洗楼前广场地砖、地毯式清理卫生死角、规范处理各类生活垃圾,责任区域环境卫生实现了根本提升和常态保洁,有效保证了大楼办公环境的整洁优良,用实际行动践行办公室“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服务理念,助力现代化和美循化秀出“新颜值”。
结对帮扶有了“新温度”。带着感情、带着责任高度重视、扎实落实联点帮扶工作,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职工“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在原有结对帮扶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充实加强驻村工作力量,并让全体领导干部职工参与其中,累计为街子镇上坊村送去帮扶慰问金、物资9万余元和有机化肥30吨。特别是通过办公室党员干部自发捐款和多方筹措,捐赠5万元资金解决了上坊村党员活动室长达10余年之久的土地补偿纠纷,投资1.5万元资金修缮了村党员活动室破损的木地板,同时协调相关部门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4公里的彩虹道路和道路硬化,投资20余万元资金完成灌溉水渠修缮,投资8万元正在实施村部水厕建设,真正掌握实情、倾听民声、为民办事,集中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防联点村群众发生返贫现象。
干部教育有了“新升级”。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全县文秘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县政府办公室多方争取30万元资金,组织各乡镇和“两办”及县直机关干部,分两期赴成都、重庆举办文秘写作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安排专题授课及现场教学,切实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文秘人员的工作需求。同时,积极克服办公室经费紧张、任务繁重的困难,千方百计为干部职工争取外出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机会,基本实现了全员外出轮训,达到了开阔思路、启迪思维、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的预期目标。
办属工作呈现“新亮点”。办公室下属设有信访局、政务中心、县志办、机关事务中心等机构,各口工作多点开花,成果丰硕。信访工作方面,先后充实3名熟悉群众工作的年轻干部到信访局,切实加强信访与综治、调解等工作联动,积极配合开展“多中心合一”工作,有效化解了一批重大信访积案。政务服务方面,积极协调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驻政务中心,填补了我县无房产测绘公司的空白。设立农信社专窗用于办理社保卡挂失、制卡、养老和医疗保险缴纳等除现金业务之外的90余项金融业务,实现了“政务+金融”服务无缝衔接。进一步明确12345热线转办、督办、回复流程,全年承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达1369件,承办率为100%。全面推行“好差评”制度,中心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群众企业纷纷点赞,自发赠送锦旗。县志编纂方面,《循化年鉴(2020)》宣传片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地方志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的地方志年鉴,《循化年鉴(2022)》入选第七届青海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选活动。《循化年鉴(2023)》在全市率先完成编纂终审工作,即将付梓出版。机关事务方面,始终秉承厉行节约、务实规范、热情周到的接待理念,认真抓好各级领导、嘉宾在循期间的接待服务工作,确保了接待工作无纰漏、不疏忽、不超标,保证了接待人数在逐年攀升的情况下,会务接待支出的持续压缩,接待水平和效果实现了质的提升。扎实开展全县办公用房检查清理,完成全县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第三轮全面摸底,从源头上杜绝了办公用房超标使用现象。同时,结合全县干部职工就餐问题,特别是外来交流干部、青年志愿者、单身职工就餐困难的实际,将原档案馆一楼整体升级改造为职工食堂,不断丰富菜品,补贴就餐费用,提高服务质量,为干部职工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