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循化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四个坚持”持续发力,不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坚持铸牢思想基础,画出新循化“同心圆”。深化思想教育引导,注重发挥主流新闻媒体优势。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寺院法制宣传月”等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并制定实施宗教教职人员和党外代表人士培训规划,通过主题教育、政策法规宣讲、形势教育等培训活动,进一步深化共同体理念,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五个认同”。截至目前,已完成宗教教职人员和党外代表人士培训30余批1640余人(次),并结合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和移风易俗等工作,召开各类宣讲会890余场次。同时,依托丰富深厚的爱国文化资源,举办了十世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爱国主义思想研讨会,持续挖掘以红光村为主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间民族团结传统的“许乎”文化,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文化基础。
坚持铸牢社会基础,找准新循化“公约数”。持续创新创建载体,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从“八进”拓展到“十二进”,在全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系列行动,确保了“十二进”宣传工作的全覆盖和90%以上的创建率。同时积极培育拉面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引领,开创了效益良好、收入稳定的新型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0多个大中城市经营有一万多家拉面馆,从业人员4.8万人,年收入超过12亿元。为引导拉面从业人员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对拉面经营人员进行常态化的普法教育和政策教育,积极引导从业人员懂法守法。拉面从业人员不仅实现了“五子登科”(闯了路子、换了脑子、创了牌子、挣了票子、育了孩子),而且成为少数民族群众积极融入现代化大城市的先锋队。
坚持铸牢物质基础,筑牢新循化“压舱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补齐城乡交通、生态水利、乡村振兴、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短板,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下发“1+9+1”的配套文件,建立健全8项工作机制,把涉及宣传教育引导、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和部门。特别是将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宗教人员社会保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继实施了一批寺院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全县1254名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工作。
坚持铸牢文化基础,彰显新循化“精气神”。以十世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为楷模,培育“爱国爱教”“团结开寺”“守法持戒”“多民族共治”“村寺并管”等和谐寺院品牌,共打造20个市县级示范点。坚持“一线挖掘、广泛筛选、好中选优”的思路,成功选树培育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先后有24个先进集体和42名先进个人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奖励。并依托循化县丰厚的民族团结文化资源,不断提炼和总结创建工作亮点,编辑出版了《黄河从这里拐弯》《红星照耀黄河》《循化许乎文化的民间记忆》《守望循化》《驼泉古韵》和《积石情韵》等一批宣传循化各族人民心向党、心向祖国,反映循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书籍、专题片、民间音乐专辑。在展示悠久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传达了循化各族人民“自信、开放、创新”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