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信息 > 今日循化
循化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实现“新提升”
来源:    时间:2023年12月07日    

今年以来,循化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系列决策部署,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统筹联动、协同合力,确保责任落实不松劲一是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县委常委会11次、县政府党组会、常务会14次、领导小组会8次、问题整改调度会6,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会议及文件精神,研究有效衔接问题整改、项目落地、资金使用等重点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认真推进落实,形成了责任明确、领导有力、督促有效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帮扶责任具体到位。严格执行县级领导联乡包村责任制、县直机关单位结对帮村、干部结对帮户责任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遍访62个脱贫村,带头转变作风、核查实情、解决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强力推动全县有效衔接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监管责任到边到底。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先后16次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开展政策培训、考察学习和政策考试,提升了有效衔接工作能力和水平。以开展全省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多轮次监督检查,下发工作提醒8期,通报2期,问题交办单25期。

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施策,确保工作落实不打折一是聚焦问题整改抓统筹。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书一单一承诺整改要求,采取书面通报、工作提醒、问题交办等方式,全力推进整改任务落实落细。截至目前,2022年国家和省级考核评估反馈43条问题、第三方评估反馈8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省委第四巡视组专项巡视反馈的8个方面28条问题已整改完成16条,正在整改12条。二是聚焦重点群体抓帮扶。严格落实“2411”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清单化责任机制,制定完善《循化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和行业部门风险预警、群众自主申请制度,全面开展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截止目前,开展集中排查2次,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47197(突发困难户2392人,边缘易致贫户2088人,脱贫不稳定户417人),精准落实产业、兜底、保险、金融等帮扶措施,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5612万元。创新推出近贫预警、有贫帮扶、脱贫保稳防返贫保险机制,五类人群防返贫保险实现全覆盖,理赔1363人次301.2万元。三是聚焦持续增收抓产业坚持把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作为第一导向,聚焦拉面产业、农畜产品、制造加工、乡村旅游、光伏等特色产业,统筹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吸纳、东西部劳务协作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特别是把拉面产业复苏发展作为稳增收的重要举措,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发放拉面贷14122.74亿元、小额信贷4552238.8万元,完成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233人、联农带农达7117脱贫人口前三季度人均纯收入达9781元,增速达22.6%

坚持筑底塑本、提质赋能,确保成果巩固不断档一是聚焦工作保障抓规划。对照《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持续发力,编制完成30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村庄规划,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有效衔接、中再帮扶、东西部协作资金2.6074亿元实施各类项目140个,衔接资金支出率达91.42%。深化与无锡市梁溪区东西部协作和中再集团对口帮扶机制,派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67名,驻村工作队员134名,形成防返贫工作合力。二是聚焦重点区域抓提升。抢抓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契机,编制完成省级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围绕基础设施短板、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提升、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储备项目18618.2亿元,精心打造街子镇、清水乡下庄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全面建成查汗都斯美丽城镇、20个高原美丽乡村和54个传统村落。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等基础短板,全面完成2900户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2703座户厕改造等项目。持续加强亚龙湾等3个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群众后续帮扶,依托县内25家帮扶车间和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帮助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在全市率先为145637名易地搬迁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移风易俗,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群众减负3343万余元。三是聚焦关键环节抓巩固。常态开展控辍保学和雨露计划,落实各类教育资助补助5530.9万元,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3%,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升学率达96%。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医疗城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大病救治率均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常态化开展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排查,认定CD级住房10户并落实对应整改措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住房安全均已达标。全面消除季节性、间歇性缺水断水问题,154个行政村集中供水率达97.03%,农村自来水供水率达95%,饮水安全4项指标全面达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