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循化县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引领推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
树牢“两山”理念,“绿”的底色不断厚植。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群众信访案件高效办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工程,黄河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Ⅰ类,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不断完善大气污染监管机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8%。大力实施砂石料场生态修复,完成国土绿化4500亩,生态管护8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1%。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协调服务两化天然气管道建设,提档升级新能源公交车30辆,蓝天白云、水清岸绿正在成为循化生活新常态。
致力产业提质,“新”的动能加快形成。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整治撂荒地3437亩,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7200亩,播种各类农作物24.7万亩,粮、菜、油产量分别达45756吨、53366吨、4562吨。“黄河彩篮”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循出好物”区域品牌正式发布。岗察高原牦牛二期、蛋禽数字化养殖等项目落地实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4214吨、4928吨、4411吨。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全面完工,牦牛绒纺织加工车间开工建设。组织参加中国(青海)—土库曼斯坦经贸推介会和青洽会,洽谈对接招商项目12个。开展“送政策服务上门·助拉面产业复苏”活动,发放“拉面贷”2.74亿元,新增拉面店312家,提档升级61家,“撒拉人家”首次入驻全国“两会”驻地。文体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游客集散中心二期配套建设全面完成,成功举办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和美循化春来早”文化旅游节。全年接待游客182.7万人次、同比增长7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53%。
加快城乡融合,“美”的颜值接续彰显。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利用规划(2023-2035)》和39个村庄规划。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4.1亿元,高品质小区开发、老旧小区和保障性住房改造稳步实施,东西门地下停车场、第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吊桥南侧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建设,夕昌水库主体完工,达到蓄水条件。南滨河路东段、循进南路建成通车,驼泉北路、循进北路、文都大寺支线公路全面开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标准完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建成1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和20个高原美丽乡村,完成2900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三清三改”为核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城乡距离更近、环境更美、生活更好。
竭力改善民生,“惠”的力度持续加大。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省考评反馈问题全面整改清零,动态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3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6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教育强国、“双减”政策和控辍保学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初高中阶段取得“四个全市第一”好成绩。统筹推进健康医疗城住院部二期和医技楼附属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常见病、多发病县域内救治率达95%。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资金7080万元,实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
守牢发展底线,“稳”的步伐更加坚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积极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叫醒”“叫应”直达乡村一线,“一点一策”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创建国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7个,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全面落实平安建设“十个一”要求,深入开展“防风险、除隐患、降发案、保平安”专项行动,全面落实领导包案和接访下访机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再创新高。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县乡村三级干部包保市场主体958家。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持续整治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睦共处,携手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