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循化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稳中求进、久久为功,促进民族团结共融共享共进,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以党塑魂,让民族团结之花扎根“土壤”。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形成“双推进”,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切实扛起党管民族宗教工作的政治责任。多次召开民族宗教工作专题会议,精心安排、有序推进,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通过县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各乡镇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固定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优化基层党组织体系,注重“选育管”,结合“雁阵”培育工程,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使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群众成为民族团结工作坚强力量,为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在思想建设、文化传播、遵规守法等方面的积极宣传作用,切实深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同时,运用好团结开寺、村寺并管等经验模式,依法依规开展宗教事务活动,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教,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着力促进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
以文兴业,为民族团结之花提供“养料”。坚持“党建引领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引领民族团结”,依托红光村红色教育基地资源优势,大力弘扬西路军战士与当地撒拉族群众的深厚感情,让前来学习党员群众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载体,利用百名干部下乡开展“一学两抓三促”“法治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有利契机,开设“红色课堂”“板凳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等学习平台,线上线下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同时配齐配强民族宗教管理干部队伍,健全完善党政主要领导、片长联系清真寺制度,更新完善乡村两级宗教工作网络和工作责任体系,确保全乡宗教领域基层治理工作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有效。在苏志村、大庄村、红光上村实施传统村落建设项目,保护传统民居,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搭建民族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在文化交融中深刻领悟“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的内涵,推动各族群众在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在文化熏陶中增进“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以产赋能,促民族团结之花结出“硕果”。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第一要务,依托全县资源禀赋和“黄河彩篮”辐射带动,积极优化调整“两椒”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循化红”线辣椒和“大红袍”花椒为特色的支柱产业,鼓励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积极流转土地打造“百亩线椒”“百亩花椒”种植基地。同时,坚持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发展,发挥红光村以点带面效应,带动新村草莓、冷水鱼、林麝养殖等特色“微产业”蓬勃发展。依托黄河沿岸农业和生态资源优势,申报实施阿拉仙境、阿西合、阿河滩等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和商贸中心盘活项目。2023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34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444元,2024年度上半年脱贫人口和监测户人口人均纯收入6753.6元,同比增幅10.28%,呈现稳步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