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循化县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问题整治,收费项目逐步减少、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企业负担不断减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仍时有发生,形式上也具有隐蔽性。2024年,扎实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专项清理工作,查处涉企违规收费案件3件,为3户企业清退违规收费4.54万元。
一、存在问题
(一)收费主体环节多,监管难度大。涉企收费分为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三类,涵盖企业基建、经营、物流等各个环节,收费主体、收费性质、收费环节具有多元特征,同一收费项目的历史沿革复杂,每个项目有独特的内涵,标准往往也相差甚远。目前,判定一项涉企收费行为是否违法,需要从收费性质、收费主体、项目及其内涵、标准、范围、收费对象、资金去向等多个要素综合考虑,还需要研究收费依据的历史沿革、文件有效性、不同文件之间的冲突,监管难度大。
(二)企业维权成本高,维权意愿低。涉企收费主体一般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或者提供一些非竞争性的服务,双方处于天然的不平等地位,对于部分乱收费行为,企业往往明知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收费,但不交费意味着不能通关办事,不能交易经营,也没有证据进行投诉,迫于无奈只得缴纳费用。
(三)单位违法成本低,震慑效应差。相对于大量的收费主体来说,监管部门人手相对有限,难以对收费主体进行全覆盖检查,更难以进行常态化监督。加之,按照行政处罚的两年追溯期限,一些不存在连续性的乱收费行为超过追溯期就不能实施行政处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铤而走险,借助行政权力强制企业入会,利用行政委托事项搭车收费等。
二、意见建议
(一)整治更注重“联动性”。建议加强源头治理,实行涉企收费治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由省、市牵头,组织发改、工信、商务、市监、司法等部门成立专班,加强问题摸排,强化分类治理,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中介服务收费清理整顿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的保护作用。同时,根据有关问题线索和自查自纠情况,对重点部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涉企收费情况实地开展抽查检查,坚持边整边改、标本兼治。
(二)监管更注重“长效性”。建立健全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对发现的涉企违规收费项目严肃整改、坚决取消,对违规收费主体予以联合惩戒,对涉企乱收费性为达到一定额度或者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追究相关人员行政责任,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强化震慑作用。同时,加大对重大典型案例的处理通报、公开曝光,发挥广泛震慑效应,形成不敢乱收、不能乱收的社会氛围。
(三)减负更注重“针对性”。在集中整治行动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涉企收费边界和监管责任,聚焦企业痛点堵点难点,持续完善收费清单等有关制度,定期梳理、及时公布涉企收费、降费减负有关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助力企业轻装前行。同时,严格执行涉企收费公示制度,采用电子化方式对一些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收费明细进行网上公示,便于企业查询并接收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