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循化县始终聚焦群众所盼、企业所需持续发力,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强化便民服务举措,降低政务服务领域办事成本,以实际行动满足群众需求,服务企业发展,让政务服务有力度、有温度、更有速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提质升级,“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稳步运行。制定印发《循化县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邀请省局专家,采取“集中讲解”+“现场实操”方式,高质量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专题培训班,全面梳理完成涉及教育入学、新生儿出生等5项“个人一件事”和开办餐饮店、经营主体信息变更等8项“企业一件事”事项配置、专窗设置,制作印发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事指南、申请表格和二维码等信息资料。扎实开展了“高效办成一件事”政策、“好差评”制度宣传咨询活动,使办事群众和企业对政务服务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截止目前,“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1200余件。
坚持民意为先,“5+x”模式助力“循速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推出“五项服务”举措,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灵活多样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服务。一是以“预约服务”解决“扎堆办”难题。针对宅基地确权登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兑现等全县重点推进项目任务、群众扎堆进厅办理、排队等候时限过长、部分群众办事时间有限的情形,不动产、社保等窗口通过发布各窗口咨询电话、通知预约各乡镇村社、一次性告知办事流程等方式,更好优化群众办事的时间安排,引导符合办事条件的群众逐乡镇、逐村社有序到窗口办理,确保群众不扎堆、不跑空、最多跑一次。二是以“下沉服务”解决“多头跑”难题。针对社保卡新办、补办挂失等一些高频事项,农商行等窗口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一窗通办”向基层延伸,通过优化基层网点布局、下沉安排业务人员等方式,将大厅高频事项“前移”至乡村便民服务站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实现相关业务办理。三是以“延时服务”解决“办不成”难题。针对一些限时办结事项、临下班进厅办事人员,或服务对象因特殊原因无法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前来办理,而又急需办理的事项,公安、社保、市监等窗口,创新推出“周六不打烊”“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特需特办”等错峰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工作时间外的办事补充,确保“政务服务不断档”。四是以“上门服务”解决“不便办”难题。针对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群体,公安、社保、民政、人保财险等窗口坚持关口前移,通过上门服务的方式“手把手”操作指导、“点对点”材料校核、“一对一”收件受理,让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的政务服务。五是以“帮代办服务”解决“不会办”难题。针对部分企业人士、办事群众不清楚办理流程、不会操作网办、不会填写表单等情形,大厅导办咨询台、纳税专区、市监等窗口在大厅多部位设置“帮办代办”窗口,有效打通了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米”。2024年,累计提供预约延时服务3万人次、上门服务1000余次、帮办代办6万余人次,极大保证了窗口业务的正常运转,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紧盯便民热线,“12345”平台已成为全县政务服务“总客服”。坚持“真抓实干、动态清零”工作原则,不断创工作方法、优化服务模式、正确引导舆论,健全完善了“接诉即办”和“跟踪督办”工作机制,每日发布未签收件提醒函、到期工单预警函,每周发布超期工单催办函,每月发布热线办理总体运行情况通报,组织召开热线工单“面对面”调度会,想方设法抓热点、千方百计解疑点、多措并举破难点,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冷暖安危”“久拖不办”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全县上下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格局。2024年,受理、承办热线工单3974件,答复、办结热线工单3862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