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按公文种类分类 > 循政办
 
 
 
 
 
 
 
 
关于批转《2021年度困难大学生救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县民政局、教育局拟定的《2021年度困难大学生救助实施方案》已经研究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89

 

2021年度困难大学生救助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作用,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切实有效解决新冠疫情给部分困难家庭带来的经济影响,经研究,决定对我县城乡困难家庭中的省内外院校大学生开展救助活动,以帮助困难家庭子女顺利入学就学。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精准救助、教育扶贫、应助尽助”的原则,完善我县困难家庭大学生救助政策体系,将城乡困难家庭大学生资助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切实解决困难大学生上学费用负担问题,不让困难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全面提高我县困难人口受教育水平,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救助原则

 (一)适度救助原则。着眼于解决基本生活困难、摆脱临时困境的在校困难大学生。

(二)公开公平原则。做到政策公开、过程透明、结果公正。

  (三)制度街接原则。加强各项救助、保障制度衔接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四)资源统筹原则。政府救助、慈善帮扶、家庭自救相结合。

三、救助对象

凡持有本县户籍,经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已被省内外院校正式录取的大学生(研究生、本科、专科),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学生家庭,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可享受救助:

(一)城乡低保家庭子女;

(二)边缘户家庭子女;

(三)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重度残疾家庭的子女;

(四)其他困难家庭子女;

(五)为鼓励地方人才培养,对农村家庭在校研究生、博士生可适当放宽经济审核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救助范围:

1.已享受雨露计划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

2.本年度已享受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助学资助的学生;

3.父母中一方或双方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和国有企业含银行、保险、证券部门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

4.考取师范、军事、定向委培、农林专业等免交学费且享受生活费补助的学生;

5.经民政部门认定的不应救助的其他对象。

四、救助标准

符合救助对象中的困难家庭大学生约130名,上下浮动10%,其中2021年新生约74名,往届在校大学生约56名,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救助标准为博士生、硕士生5000元;本科生4000元;专科生3000元。

五、救助办法及审核审批程序

(一)申报时间。8月9日起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受理登记并进行初步审核,8月20日将登记结果报县民政局。

(二)申请。凡符合本方案救助条件的申请人应按规定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受理点提交以下相关证明材料(材料不全或不真实的不予受理):

  1.学生本人书面申请(需写明申请理由和家庭基本情况);

2.院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学生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3.民政对象必须提供低保证、父母一方或双方去世证明、重度残疾证等复印件。

(三)审核。经县民政局、教育局联合调查后,将拟救助对象公示7天,接受社会监督。

(四)审批。公示7天期满无异议的,正式确定为受助对象,县民政局下发救助对象《申请审批表》(一式两份),随同学生本人书面申请、院校录取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学生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社会保障卡复印件、家庭户口本复印件(户主页及学生本人页)、学生证复印件或学籍证明及其他证明材料,上报县民政局审批。  

(五)发放救助金。8月底,县民政部门从社会救助资金中统筹安排直接支付到救助对象的“一卡通”账户,确保救助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

六、工作要求

(一)严格对象审批。在审核、审批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救助条件认真核实,确保救助对象准确。

(二)严肃工作纪律。对救助对象的调查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出示虚假证明、违规操作等现象的发生,如一旦发现,取消受助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对救助对象的信息做到各相关部门之间共享,避免重复享受。

(四)县民政局、教育局和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做好政策宣传,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大学生都得到救助。

 

附件:各乡镇困难大学生救助名额分解表

 


循化县民政局救助困难大学生名额分配表

乡 镇

2021年新生

(包括专科、本科)

往届在读大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

合计(人)

专科、本科

研究生

道帏乡

8

6

1

15

白庄镇

10

5

1

16

清水乡

8

5

1

14

积石镇

16

9

1

26

街子镇

9

6

1

16

查汗都斯乡

8

6

1

15

文都乡

6

4

1

11

岗察乡

4

2

1

7

尕楞乡

5

4

1

10

合计

74

56

130